English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八
2001-04-10 来源:光明日报 李忠杰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最鲜明、最突出之处,就是把党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正确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不同时期对建党目标不同规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它们内在的统一性,深化了对建党目标的理解;既坚持了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和十五大的建党总目标,同时又进一步丰富了建党目标的内涵;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判断党的建设的得失成败,提供了根本的方向和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关系如何,是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

党的先进性是关系到党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创立伊始,就把先进性作为对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后来,列宁进一步创立了先锋队理论,认为党应该“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全集》第24卷38页)。“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教育者和组织者,其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列宁全集》第9卷391页)但是,党的先进性到底包含哪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回答的。列宁当时强调的先进性主要是指先锋队相对于工人阶级群众而言。所以,后来我们比较多地注意每个党员的先进性。至于整个政党相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先进性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还缺少非常明确的概括。从实际情况看,不同的政党在不同时期对自己的先进性都有过一些要求和规定,也作过一些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和教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总结历史经验,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最新的、也是最集中的提炼和概括。“三个代表”最鲜明、最突出之处,就是把党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一个政党到底先进还是落后,从根本上,要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它是仅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中国,我们党之所以是先进政党,就是因为能够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就表现在“三个代表”上。“三个代表”,准确而鲜明地界定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了起来,把对党的成员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了起来。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础之上的,总结了我们党过去关于先进性的很多好经验、好思想,但确实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起到了一种画龙点睛、豁然贯通的作用。所以,“三个代表”的提出,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个代表”丰富和深化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

党建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战斗队伍。在取得政权以后,则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提出过所谓“五十字”建党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先锋队组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目标拨乱反正,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从而明确了我们在取得政权后、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建党方向。根据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史,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代表”,无疑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建党、建党干什么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建党当然首先是为了与阶级敌人进行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型的社会制度。但所有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要从生产力的要求、思想文化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上来回答。至于成为执政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以后,党的根本任务更要迅速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以及相应地建设先进文化、并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上。如果忘记了这些,把党的任务或目的定位在其他什么方面,甚至仍然单纯地强调党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和功能,那么,党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承担起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任。在这种意义上,“三个代表”,正确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不同时期对建党目标不同规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它们内在的统一性,更加彻底地消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建党思想的影响,深化了对建党目标的理解。

“三个代表”,既坚持了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和十五大的建党总目标,同时又进一步丰富了建党目标的内涵。十五大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里,在修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六个定语中,三个有明确的内涵,另有三个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说明:怎样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怎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思考和理解。“三个代表”的提出,对这些问题,实际上作了准确、鲜明的回答。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才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丰富了建党总目标的内涵,解决了实现总目标的方向、途径,明确了朝总目标前进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坚持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就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建党;坚持沿着“三个代表”的方向前进,就能实现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三个代表”提供了检验党的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一个对历史、对人民、对自己负责的党,总是要不断地对自身建设的状况加以检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使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那么,按什么标准来检验和判断一个政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检验和判断这个政党自身建设的成败得失呢?

按照“三个代表”的思路,回顾和总结我们党80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时候的任务和斗争,任何时候的路线和纲领,任何时候的成功或挫折,归根结底,都与“三个代表”紧紧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当好了“三个代表”,党就前进,就发展,就朝气蓬勃,就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什么时候偏离了“三个代表”,没有完全当好“三个代表”,就会走弯路,遇到困难,遭受挫折。“三个代表”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价值标准的作用。判断改革开放和其他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党的建设的成败得失,除了实践标准外,是否还有一个类似于“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呢?可以说,“三个代表”就是这样的标准。“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有联系,有区别。它们都是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来判断对象物的是非得失,都包含有生产力、人民群众等基本的要素,根本的基点是一致的。“三个有利于”主要用于检验改革开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效应;而“三个代表”主要用于检验作为社会政治活动主体的政党及其行为本身。它们相互贯通,但不能完全互相取代。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我们立足的基础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党的建设的成败得失?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这里,虽然没有使用“标准”一词,但所表达的意思是明白无误的。当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三个代表”,则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判断党的建设的得失成败,提供了根本的方向和标准。它对于推进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个代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它自形成以来,就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充实着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升着境界。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它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需要解决的新的任务相联系的。“三个代表”对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不仅要从每一个部分的异同比较上,更要从回答新的时代的挑战上,从它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上来认识。

“三个代表”,三句话,每一句所包含的内容,老祖宗都有涉及。如生产力问题,确实是老祖宗的基本思想。如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还是我们党一贯强调和坚持的。但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有关思想进一步加以提炼,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集中而鲜明地提出面向未来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这本身就是对老祖宗的重大发展。当然,三个“代表”还不是简单相加的组合,而是一个严密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作为整体,作为新的时代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

首先,它体现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沉思考。马克思主义政党或工人阶级政党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很多经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都及时加以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增添了新的内容。“三个代表”,是在一个新的时代条件下来总结历史经验的。它既吸收了以往的经验和认识,又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概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作出了更加集中和深刻、富有新意和时代气息的回答。因此,使我们对于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规律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第二,它体现了从宏观大局中观察、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问题的世界眼光。今日的世界,已不是封闭的世界;今日的政党,也不是孤立的政党。我们党要始终保持执政的地位,不仅要把握国内大局,而且要善于研究世界大局,正确处理好两个大局的关系,跟上时代潮流,迎接世界挑战。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曾经研究和思考过这类全局性的问题,有经验,也有很多失误。至于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恰当地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三个代表”,立足的是中国,观察的是世界。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世界眼光,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三,它体现了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思考和解决党的生命力问题的忧患意识。社会主义运动潮涨潮落,一些工人阶级政党兴衰存亡。面对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我们不能没有忧患意识。纵览人类文明史,怎样才能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三个代表”的提出,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党的旺盛的生命力,不因处于执政的地位而走向僵化、衰朽和腐败。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从理论上指出了方向。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作出回答,才能长期保持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它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三个代表”,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又结合时代条件作出了新的发展,贯穿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面向新世纪,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如果只会用书本去框现实,党的事业是不能前进的。所以,江泽民同志一再要求我们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创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一个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发展的过程。“三个代表”也是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有进步。坚持创新精神,这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